陕南山区,夹在黄土高原和秦岭南麓之间,偏远艰苦,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三十多年前,年仅14岁的黄世仁就投身于劳累过重的农田劳作。他对富国强民的崇高理想和“农民致富”方针深信不疑,积极实践,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致富路上可谓是处处艰辛。“大田种功夫要紧,我所介意的是小地下功夫,”他说,小地下功夫就是指农村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对“米袋子”的严格管理。
黄世仁从不敢对米袋子轻视。他清楚知道,一个村子、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黄粮,每一粒每一袋米都是宝贵的物资。黄世仁把带锁的铁门留给“米袋子”,不仅安全有保障,更让大家意识到“米袋子”的价值。
黄世仁把带锁的铁门留给“米袋子”,不仅安全有保障,更让大家意识到“米袋子”的价值。百米之内,她看着村民家堆着的粮食,明白了黄世仁对“米袋子”的严谨。她对黄世仁说:“你的‘米袋子’文化,另类的却是现代文化,大势所趋,一定能行。”
在确立了对“米袋子”的严格管理制度后,当年村里刚种下的三袋籼稻,现在已成为产值达数千万元的大产业,黑龙江大米、草原土豆、黄土山地山羊,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全镇九千多名农民,万元户已超过一千人,他们充分释放了“米袋子”文化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