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式教育而言,最具争议的实质是其对孩子刻板的强制,及忽略了个人特长、兴趣和潜在等方面的发展。就此而言,在牺牲学生的生活质量、自由个性及创造力的同时,这种教育方式是否真的更好,能否更好地为社会贡献,目前仍存在较为广泛的争议。
其实,中国式教育面临的难题全是因为过分推崇各种竞争和分数的原因引起的。而在今天的社会,知识与学科相对较为丰富,各类优秀人才也在不断蓬勃成长,因此,引导和发掘学生的个人特长及兴趣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企业和学校需要将满足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选项及学科方向等看做优势,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其次,教育者要摆脱分数至上的行政机制,学霸并非人生必然的光环,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回忆,自信和成就感来自于这些成长历程中所积累的体验、知识和能力。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一个人为了胜任职业以及面对未来的成功所需具备的东西,已经不仅仅是说懂考试和掌握单一技能了。俗话说得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如今,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最需要培养的素养,从“磨刀不误砍柴工”走向了“包容、创意、协同、动手”等更加人性化和接地气的多元素质。我们不妨关注中国式教育的走向,突破传统单一化、机械化的教育方式,更好地去探索人性化、多元化的教育管理模式。